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_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2.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标题200个

3.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4.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

5.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_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优化情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

       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强调操作情境中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以词句为主的基础

       训练、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和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5.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儿童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右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就越是活跃。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培养直觉。右脑的激活十分有利于直觉的培养,而无意识的直觉可以说是一切发现的源泉。

       6.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视野

       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学提出以下原则:由近及远,逐渐拓宽;渐次认识,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质。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

       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白毛女》(选场)、《屈原》(节选)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7.教学情境的优化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六种创设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

       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则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标题200个

        怎样学好语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论题。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怎样学好语文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学好语文论文篇一

        摘 要汉语文是我国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我国各民族间沟通交流的重要交际工具,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高其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如何学好高中汉语文,提出了笔者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高中汉语文 阅读 思考 写作 兴趣

        学习高中汉语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汉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步的汉语文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交际能力;掌握汉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汉语文的习惯;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汉语文呢?

        一 要对高中汉语文学习有兴趣

        对于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容易办了,而且可以办好。唐代大诗人杜甫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本来漂亮的鲜花,悦耳的鸟鸣,可为何到了作者笔下却变得?溅泪?、?惊心?了呢?无非是作者的心理、心态之故。学习汉语文同样如此。有了学习汉语文的兴趣,学习起来也就轻松了,学习的过程也会兴致勃勃。相反,如果没兴趣,那么学习就会变得异常沉重,诵读汉语文时就难以体味其中的美感,而形同嚼蜡。因此,学习汉语文,首先要对汉语文产生兴趣。

        二 将阅读、思考与写作三者结合起来

        要想学好汉语文,必须将阅读、思考、写作三者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1.学会有效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就是要增加感性认识,要感知语言、感知情感,开阔眼界,多见世面。如吃西餐时,如果见都未见过,如何知道它该怎样吃?该用哪一只手操刀,用哪一只手握叉呢?如何知道吃西餐都有什么规矩,讲究什么礼仪?不知道这些西餐文化,自然也就无法优雅正确地进食西餐了。汉语文学习同样如此。阅读是汉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汉语文学习没有阅读不行,阅读量太小了也不行,一定要大量阅读,广泛阅读,才能为学好汉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高中汉语文的学习除了课堂之外,还要多阅读课外汉语文类书籍,广泛、有效的阅读能增加学生对汉语的语感,积累、熟练汉语词汇,提高汉语文运用中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2.培养先思考再写作的良好习惯

        综观历年高考汉语文试卷,作文已获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写作的问题首先不在于写而在于思考。写作,不在于字面的华美辞藻,更在于字面下映射出的作者的思想,在于作者的心性与情怀。宋代大词人陆游曾指出,诗文成就的好坏,?工夫在诗外?。由此推之,写作的工夫也是在写作之外,尤其在思想上。一个人没有善良正直的心,所作文章就会缺少思想、观点、见地,也就很难打动读者的真情,唤起正能量。腹内空空、脑内茫茫,作文时能说出什么,写出什么?经过思考,有了思想、有了观点、有了见地,文章一挥而就、轻而易举。作文要想写好就要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就必不可少,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3.养成常习作、勤动笔的好习惯

        一个人有了思想、观点、见地之后,却不去表达、表述,那么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就无从得到锻炼。汉语文的写作能力培养更离不了常习作、勤动笔。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喜欢学习汉语文,又总写不好汉语文作文,眼高手低的原因。当前的汉语文教学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际运用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汉语作文与习作练习恰恰就是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作文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汉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务必要培养学生常习作、勤动笔的习惯。

        4.阅读、思考、写作相互结合

        首先,有效阅读汉语文的同时必须随手记读书笔记。阅读的同时要将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将自己的思考、想法也记下来。

        其次,有效阅读汉语文必须坚持写日记。阅读汉语文时要记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有体会、有感悟,才是有效阅读。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地用汉语思维和文字记日记、有感而发地写随笔,都是写好汉语作文、学好汉语文的有效途径。

        最后,汉语文阅读必须与汉语文写作结合起来。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文章风格。长期坚持下来就能提高汉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文学习需要积累。让学生明白要想提高汉语文的能力,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每天都要积累一些汉语文知识,同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博客等途径借鉴学习历年高考中汉语文成绩优异者的学习方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些高考有意者的学习方法都是结合了学生具体的经验感受,非常实用易学,是他们的多年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借助别人的学习方法,努力实践,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一定能够有效提高。

怎样学好语文论文篇二

        摘要:21世纪语文教师应该研究信息社会新特点,大胆改革创新,营造新世纪语文教学的五彩桥,使阅读、写作、说话的教学都有创造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网络创造性素质教育

        一、阅读教学要有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一阅读教学的新课题。?把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反思后的明智之举。具体方法措施如下。

        1.阅读指导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让学生自己思考,相互酝酿、探究,直至有最为满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具体指导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理清引文思路,即开、合、转、承关系等。(2)表现手法,如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3)抓文本关键句词分析、推敲。所谓关键词句,是指能提示主题或暗示主题,抑或刻画人物性格的细节,人物描写方法等。(4)通过精讲、品味、鉴赏,让学生品味句子的佳妙之处。欣赏句子的表达技巧与效果。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画知识大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明确学语文的重要性。在为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语文课时,教师不必急于上新课,应强语文在各门功课中的地位,学语文好像建房子打地基一样,语文学不好的人,思想也不会很好的发展,当然其它的功课就学不好。并借鉴魏书生的教学经验给阅读文章画?知识大树,在这棵大树上画些枝条:(1)文学常识;(2)字、词;(3)表达方式;(4)篇章结构;(5)写作特色;(6)修辞方法;(7)人物形象;(8)中心思想。这样使学生明确了阅读文章(特指记叙类)应学习哪些内容,并使他们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

        3.分类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铭记这样的一句话:?授之于面包,倒不如授之于猎枪?每上一篇新课文时不单单是强调应掌握的知识内容,而应着重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分析问题入手。变多为少、变难为易,把每篇课文应掌握的知识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常识、字、词);第二类是阅读与理解(包括文章结构、写作特色、中心思想及有关阅读分析的问题)。并提示学生只要牢牢地记住第一类,就能灵活地应用,这样众多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4上网阅读,拓宽视野。教会学生上网阅读,满足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因特网上的文章时效性强,只要将鼠标一点,学生可以欣赏到各种类型的文章,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同学们原有的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可以通过网上阅读得到最大的满足。

        二、丰富多彩的写作训练

        1.从内容上说,生活上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片刻闪光,都可以形诸文字,对于某一形象、某一事件的看法也可以通过三言两语作个记录。而强调?成篇?,就会过多的考虑结构,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这样,往往会限制了畅所欲言,而更多地留下的是?作?的痕迹。

        2.从形式上说,多做一些分解的训练,有利于基本功的扎实加强,小型分解的训练,还可以有利于上课的操作。每次突出一个重点,进行一些训练,循序渐进,盘旋上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才有可能获得提高。

        3.方法指导。第一是指导观察,训练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把看到的、听到的立即记在随身携带的《文苑荟萃》的笔记本上。这样,习作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第二是引导阅读。训练学生多读书、善读书,重视积累词语。这样,习作就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第三是指导构思,学习如何明白的表达,按什么顺序表达,怎样表达出真情实感。

        4.评议批改。在评议过程中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评文可分四个步骤:同学互评;小组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过关。

        5.注意事项。(1)要求学生多写多练,不要浅尝辄止,要勤写《观察积累》的速写随笔、日记等。(2)要求学生借鉴模仿。(3)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过关。(4)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5)加强学生口头作文训练。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0个,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99.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

        100.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二

        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6、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7、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8、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观的变迁

        9、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

        10、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11、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教研

        12、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13、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4、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5、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

        16、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7、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8、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9、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20、中学作文主体情感趋动的探析

        21、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22、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2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24、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25、论绿色作文教学

        26、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7、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8、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

        29、英语记叙文图式训练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30、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1、中职语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探究

        32、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

        33、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考

        34、高中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验研究

        35、人教社三套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

        37、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8、论“个性化阅读”教学

        39、新课程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40、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41、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42、高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44、中学生课外阅读常规化探索及实践

        45、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

        46、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7、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8、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式研究

        49、广元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50、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51、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52、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53、中职校商贸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5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施研究

        55、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

        56、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57、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

        59、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60、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

        61、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

        62、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63、承德市乡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反思

        64、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65、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66、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67、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68、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

        69、“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70、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71、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2、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3、基于案例的语文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74、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

        7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76、中职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77、高中高效语文作业实验研究

        78、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79、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

        80、“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初探

        8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83、作文合作学习探究

        84、写作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5、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86、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87、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88、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89、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90、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92、《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

        9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语法意识变革研究

        94、《古文观止》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95、《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96、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研究

        97、语文教师实践性学识养成研究

        9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9、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10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名片,可以一眼让人看出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所以论文题目切记不能假大空,而要浓缩其精华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一、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给教师的教案设计添姿添彩

       

        一份教案的设计跟语文老师能否上好这堂语文课紧密相连。我们经常会有些老师不写教案就开始上课,理由是没有时间备课。这样一来,课堂效果肯定会很不如意。因此在上课前精心准备一堂课的教案设计对上好这节语文课至关重要,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将会成为你这节课的亮点。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在导入环节应用了信息技术,从网上下载一段《念奴娇赤壁怀古》配有音乐和画面的视频。一上课,我就开始结合视频上的画面,激情地朗诵,学生很快被视频中的赤壁大浪吸引,老师豪迈激昂的腔调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一代大文豪苏轼的豪放性格。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有欲望地学习语文

        有句话叫读好书不如好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第一条学习方法。学习语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学生从内心就排斥学习语文,那他怎么会主动走进语文的世界呢?对于一些枯燥的科普说明文和文言文,学生更是淡然,甚至还有些学生想在上课时希望老师不讲这些课文,直接略过去。所以教师只能在讲台上无奈地把这些课文讲完,学生也会认为这是浪费时间。

        失去学习语文的欲望,怎么能体会到庄子大鹏的逍遥,怎么能感悟到“曲径通幽”的通灵之妙,怎么能理解司马迁的个人心酸?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我们可以在上课时间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搜集到与文章相关的音乐、新闻材料、视频等。课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这种图文并茂的优美氛围中从内心产生一种“渴望”的感性,自己潜意识地想去学习。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想去学,喜欢去学,而非赶鸭子上架,逼着去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我们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利用这些资源让我们每位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在这样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有欲望地去学,教师才能有激情地去教。

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索

        语文是一门创造性学科,特别是语文的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这两块。它们都是一种创造性体验。因此千万别把语文当标本图解,生搬硬套以及模式化。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品读语文,语文是个性的;用创造性的眼光去感悟语文,语文是有灵性的。因此要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创造性地思索和感悟。

四、合理应用信 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语文学习需要感悟,同时感悟也是语文阅读的灵魂。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需要学生有诗意地感悟,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的高尚灵魂。

        典型的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苏轼的《定风波》。在上这两篇课文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画面,让学生有诗意地感悟到一个漂泊浪子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深深的乡愁,感悟到苏轼对待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这不仅容易让学生被文中的人物形象所感动,甚至震撼,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课文中也有许多优美的自然美景需要学生去感悟和欣赏,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读出那一份甜美的遐想。如在上郁达夫《故都的秋》之前上网下载好秋景:蓝水晶一样的长空,人字形的雁阵,静静的湖泊,沉静的.秋山,堆满枯叶的小径,透过白桦林的斜阳,还有金灿灿的菊花,红艳艳的高粱,缀满果实的柿子树,红色的枫树林……在导入的第一个环节就可以播放这些醉人的美景,唤起学生们对秋天的情怀。

        还有些老师把信息技术应用的更灵活。他们在上作文课时从网上下载一段关于飞人乔丹打球的场面来播放,播完这段视频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画面的过程配上解说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不再因为写作文而去挤牙膏了。

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拓宽视野,也让语文教学结合社会生活,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提升

        在前面我提到一些枯燥的科普说明文,比如《宇宙的边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文章不感兴趣,认为他们是枯燥无聊和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而日渐丰富的文学批评理论、哲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天文学理论……都给文学作品的解读注入了新的元素。然而这些对说明文来说,影响几乎等于零。

        说明文不能借文艺学的羽翼来获得新的发展,只要从自身寻求突破。不过,它却可以与“生活语文”“大语文”等观念接轨。说明文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研究和探讨性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的热点概念,如“地震”“禽流感”“三聚氨”“非典”等纳入说明文课程资源中进行学习。通过这些,学生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更能让他们看待事物有更高的视角,提升人文素质。

        总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会让学生爱上学语文,给语文的学习带来一片全新的自由天空。但是更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

        新课程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层面来思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文章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指导学生端正阅读的态度、掌握阅读的方法等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关键词:

        阅读教学、态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材料的设置,每学期学生阅读甚至背诵的篇目就有几十篇,而高中三年累积就能达到近二百篇,如果学生能很好有效的进行阅读,就可以获得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所谓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无声的读;读,有声的阅。它通过人的眼睛这一有效平台,大量的吸收外界的有用语言信息,并储存在大脑中,久而久之,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等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那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到底如何培养阅读这一语文学习的最根本的能力呢?

        一、高中 语文 教学必须以阅读为始终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科目,和自然学科类的学科有本质的区别。看起来是广博的却又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语文学界就流传一则笑话,“语文就是不学,考试的时候也能考得高分”,虽是笑话,却能基本反馈出一个重要的信息:语文学习很多的时候是在不经意之间完成的,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的界限是模糊的。而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善于利用学生的潜意识思维模式与习惯,在不经意之间传达阅读的.指令,使学生在不是任务的模糊思维下完成阅读任务,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从本质上来说,语文学习无非就是“读”“思”“说”“用”“写”五字而已,而语文学习好坏的关键就在于“读”这一环节做的好不好,因为“读”是吸收,而后四个字则是反馈。没有吸收那有反馈。许多中外有名的作家都曾坦言,阅读乃至背诵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扎扎实实立足于文本阅读,注重材料积累,自然就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比如: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人情世故的把握等就会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舍得让出时间,让学生认认真真的投入阅读,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靠阅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熟练度,也靠阅读。而有些文章,它的好处,它的言外之意与韵外之味,只能通过反复的阅读才能有所体会,才能悠然所有意会。如苏东坡的《赤壁赋》,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才能彻底领悟东坡先生在受奸人所害之后的愁苦以及释怀的旷达。

        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变多余的分析讲解为扎实的阅读、背诵训练。因为语言文字往往包含着很多耐人寻味的内容,离开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单凭老师在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并不能获得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绝对不能主导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把课堂交给学生才是新型课堂的标准之一。

        二、高中 语文 教学必须以兴趣为指向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而要产生这种内驱力有两个前提,一是个体需要,二是精神满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指导性意见,引导学生在课堂或是课外阅读,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读什么、怎么读”等诸多问题。

        比如在阅读鲁迅的作品《祝福》时,可以在阅读之前设计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可以这样设置:

        ①祥林嫂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②“我”在文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③祝福的真正深义是什么?

        ④祥林嫂反复回忆“阿毛”有何意味?

        ⑤大雪渲染了什么?上面的五个问题正好针对了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方面,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去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多次练习,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有提高了。当阅读的兴趣成为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这时就不需要老师再提什么问题了。学生有了学习语言的兴趣,便会从内心产生学好语言的自我要求,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自觉地去提高语文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就能阅读,就能提高分析文本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多举行一些课内外的阅读活动,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并且开展诗歌朗诵会、演讲会等多种活动,真正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最终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不待老师教的境界便自然而然的达到了。”

        三、高中 语文 教学必须以方法为导向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与创造性。要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方面老师应该有整体阅读意识,知晓整体阅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如在进入文本分析之前,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把握文本内容与形式。确定对文本的整体观念,让文本的“形象”有个整体性,让文本中的“事”有个整体链。而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指导中绝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手术刀”上,将每一篇意韵丰富的文本进行人为的解剖,变成了所谓的背景、作者、段落、中心、特色等,以至于我们把语言学习变成了机械的重组,把情感激荡的文本变成了冷冰冰的自然分析。这不仅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欲望,也让学生失去了进一步深入的勇气。还谈什么让学生投入阅读当中去,让学生在阅读当中有所思、有所得呢?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避免这样的现象成为教学中的主流,成为遏止学生阅读的障碍,一定要理顺老师、学生、文本这三者的关系,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加强这三者的对话是必须的,强化学生的自主性是必须的。说到底,老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只需要承担引导的功能就可以了,不需要凌加在学生之上,自以为权威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想法与认识。要让学生与文本真正见面、真正贴心、真正融合,这才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导向。

        与其同时,习惯即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良好的自觉学习的能力,也才能使学生自觉的投入课外阅读当中去,也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而没有时间的投入与保证,那么一切都是无从说起的。将学生的阅读从课堂上迁移到课外,从教材上迁移到原著中,不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做不到的,不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心理是做不到的。爱看书,多看书,好读书,读好书,理应成为高中学生的最根本的精神追求。

        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只有对阅读有了足够的重视,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自然而然会在阅读中形成语言学习的系统,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最终实现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志宏.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M].海口:南方出版社.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C].

        拓展: 初中阅读教学现状

        1.以“教”代“读”。

        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和过程是学一篇解析一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只看重问题的探究、知识的拓展,轻视学生的当堂阅读,时常只是让学生粗略地“扫描”一下,便急匆匆地去提问、去分析、去归纳,最后给学生几条规律,让学生背背,老师“教”的太多,学生阅读时间太少,很少真正走进文本。

        2.以“考”代“读”。

        为应对各次考试,教师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把语文当做训练,让学生丧失思考,缺乏个性,为结论而教,学生语文感觉已经钝化,阅读已成为枯燥乏味的技艺,一种望而生畏、做而生厌的训练。这种阅读教学的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和文本对话及情感交流,缺少思维碰撞和审美情趣;不能让那些充满人性美,洋溢人文意趣的阅读成为学生的渴求,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

        3.重“义”轻“文”。

        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大多数教师凭自己的教学经验,习惯于扎进文意的海洋里,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在含义、主旨的体会,忽视了对文章语言表达的体悟和认识,仅有的涉及更多的也只是停留在词句“好不好”、“为什么好”这个层面上。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难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论文关键词: 语文 教育  语文 教学 德育

        论文摘 要: 语文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 语文 教学必须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 语文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理想的人格目标,领悟人生意义。?

         

          “现代社会注重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实质上是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综合发展,它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即人格。非理性因素是人的发展的催化剂和激素。”

          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对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情操等方面引导,这也是人格教育的含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格教育应当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完善德育和加强素质教育等角度来看,人格教育理应受到重视。

          语文 教学过程中,只有把 语文 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渗透结合在一起,德育教育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 语文 教师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力军

         “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古老的师训直到现在仍被世人所认同。 语文 教师是学生活生生的人格教科书,凭借师生交流和交往中所外化出来的人格魅力自然而然地会对学生产生特殊的人格感召力。因此, 语文 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1.全新的教育理念

          (1)培养现代人的观念

          我们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实现现代化必须由现代人来完成。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所以, 语文 教师不应该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升学率上,而是要对学生的前途负责,这也是对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负责。

          (2)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主动地、创造性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使自己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创造的、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3)知识扩展的教育观念

          课堂上,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有限的 语文 知识,这不足以培养学生的 语文 素养,因此,教师不应该把目光只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向课外延伸乃至社会生活。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这才是学习 语文 的成功之路。

          2.渊博的知识内涵

          (1)扎实的专业知识

          语文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汉语言基本知识,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高,课讲得好,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些规律性知识,还会给他们以思想方面的启迪,学生会从艺术形象中获得思想的陶冶,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情操、意志、性格等受到熏陶感染。具有精湛专业知识的教师,将会给那些正要走上人生征途的青少年带来深远的影响。

          (2)广博的社会知识

          现代社会注重个人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现代人才需要博学多才。因此, 语文 教师应该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知识含量,如环保、交通、人口、人权等方面的知识。教师授课 语文 的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单一学科的传授,还应该把 语文 学科知识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接近生活,从而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信心。

          (3)熟练的计算机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给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语文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驾御这些科技手段,让 语文 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兴趣。

          3.有魅力的教师人格

          自由的思想, 语文 教师不应该只接受现成的说法和做法,要有自己的思想,敢于说该说的话,敢于做该做的事。不流俗,不唯书,这样才能把 语文 课本自身所蕴涵的道德情操、人文思想、生命形态等转化成个人的审美体验,从而使 语文 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也能在学生的精神、人格塑造形成过程中给他们以深远的影响。

          鲜明的个性。 语文 教学的内容包括精品无数。有经典的个性人物,有人间的悲欢离合,也有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这些内容都需要 语文 教师在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展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些将会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确立良好的目标。

          执着的追求。 语文 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等特点,所以, 语文 教师的行为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具有感染力。那么 语文 教师应该在生活、事业的每一个侧面都要具备执着这个人生追求,尤其是在面对困境时,要擦干眼泪,敢于面对阻力,敢于拼搏到底,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 语文 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志向、气节等给学生上好人生这一课。

       

       

          二、 语文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

         “ 语文 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一种生命塑造。 语文 教育本身就是用‘语言’构筑人的精神世界,构筑人的生命本身。所以, 语文 教育中,应该更多地将人文精神灌注其中,这也是社会的要求。”

          1. 语文 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内容

          中学 语文 教材中有许多领袖人物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名言警句,像屈原行吟江畔,虽屡遭打击,但爱国之心不改的高尚情操;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来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救死扶伤,最后献身殉职的伟大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是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人格教育的极好素材。这些内容是课文的重点,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入阐述,以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们理想的人格目标。

          2、 语文 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教学模式。”

          语文 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信任他们,使他们在品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关照自我,认识社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好了,今天关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